今天遇到一单令人五味杂陈的美团订单,忍不住想和同行们聊聊这些年外卖经营中的"特殊需求"之痛。一位顾客在下单时备注:将白米饭换成蛋炒饭,额外加鸡蛋和火腿,再送一瓶3元可乐。看似简单的要求,背后却是一笔算不明白的亏本账——扣除配送费、平台折扣和顾客红包后,这单我实际到手9.21元,而仅餐品成本就超过7元。
很多人可能觉得,不就是加个鸡蛋火腿、送瓶可乐吗?至于这么计较?但餐饮行业的利润往往藏在分毫之间。一份基础蛋炒饭的售价通常在8-12元,加上火腿鸡蛋的成本,单这一项的正常售价至少要15元;超市零售价3元的可乐,餐饮店进货成本也要2.1元左右。再算上人工、水电、平台抽成,这单几乎是倒贴钱在服务。
这种"极限薅羊毛"的行为,折射出部分消费者畸形的消费心理。他们似乎陷入一种迷思:平台红包是自己的"战利品",商家就该为这些优惠买单;既然选择外卖,就有权提出各种超出商品本身的要求。但他们忽略了,每一个优惠背后都有商家的让利,每一次特殊要求都意味着额外的人工和物料成本。
更令人无奈的是,在平台规则下,商家不敢轻易拒绝这类要求。拒绝可能面临差评,而差评对店铺流量的影响足以让后续订单锐减。于是我们只能在亏本经营和客户满意度之间艰难平衡,像走钢丝般小心翼翼。
我想说,做生意讲究的是互利共赢。如果每位顾客都抱着"占便宜"的心态,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,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生态。当商家被迫降低食材品质、压缩服务成本时,真正受损的还是消费者自己。希望大家多一些换位思考,尊重商家的劳动价值,毕竟只有健康的市场环境,才能持续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。